給學生受用一生的"第一技能"
——記浙江富陽城鎮職高
對于剛剛踏入浙江省富陽市城鎮職業高級中學校門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進校以來,聽到最多的一個組合詞便是“第一技能”。第一天的開學典禮上,學校副校長黃宏忠就向大家強調,本學期學校將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第一技能”。接下來的十幾天里,學生們對“第一技能”的訓練漸漸有了體會。
何為“第一技能”
職高生群體存在著許多共性的問題:一是學習成績差,就讀職高成為家長和學生的無奈之舉。二是個性品質發展不完善,厭學、人際交往困難、集體觀念淡漠、控制能力差等問題層出不窮。三是問題家庭孩子多,單親、離異、搖控監護、隔代監護家庭的學生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普通高中。
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富陽城鎮職高校長何永剛認為,對中職生的培養必須體現出特殊性和側重性。那么,在學校已有的道德品質、思想品質、政治品質教育之外,如何讓這些“問題學生”成為有用之才且又能擁有讓他們終身發展的一技之長,重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呢?
經過討論,學校領導班子達成共識:職校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而且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因為良好的文明禮儀、踏實的工作態度、敬業的工作作風,對以后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后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縱觀現實社會,各行各業涌現出許多行家里手,雖然學歷不高,但卻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獨擋一面、獨樹一幟,成為令人敬佩的佼佼者,原因就在于他們具備吃苦耐勞、敢打敢拼、敬業愛崗、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職業操守,“所以我們認為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應該是排在諸項技能之首的‘第一技能’。”何永剛說。
“第一技能”包括哪些內容?何永剛將其概括為:踏實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頑強的意志,忠誠敬業的精神,團結協助的合作意識,按章辦事的規則意識,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良好的適應性,陽光般的自信,文明的舉止。
“第一技能”如何練就
富陽城鎮職高有一個閃亮的“名片”――跑操,其整齊和規范在杭州教育系統是出了名的。
富陽城鎮職高的跑操始于2003年。每天上午第二節下課和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學生們都在校長和老師的帶領下跑操。每次跑操前,教務處和德育處都會對上一次的跑操進行點評,學校的宣傳櫥窗里展示著上周各班人均里程統計數據,每學期學校還會對各班進行兩次考核。
每天1800米的跑操,無疑是學生鍛煉身體的絕佳方式。初來的高一新生,開始時很多人堅持不下來,這些學生由跑一圈開始,慢慢適應,天天堅持,一學期下來身體素質明顯增強。“挑戰極限,一往無前”、“激情似火,完善自我”,學生們嘹亮的口號喊出了頑強的意志和陽光般的自信。
作為一項集體活動,跑操在提高班級凝聚力方面也發揮著巨大作用。每次跑操都是一次班級間的比賽,比集合速度,比隊列整齊,比口號響亮,比士氣高昂,學生們跑出了團結、跑出了凝聚力。
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規范嚴謹的習慣體現在方方面面,而跑操規范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跑步大軍在行進中,只要有一名學生心不在焉、步伐錯亂,就有可能破壞整個隊伍的整齊和諧。因此跑操訓練之初,學校尤其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注意識,要求學生跑操時必須全神貫注、緊跟口令、動作到位、各行其“步”。久而久之,“專注”的品質在每一個學生心里生根發芽。
“跑操絕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體育運動,2000人的隊伍,要做到進退有序、步伐整齊、口號嘹亮、跑姿規范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這項運動已成為學生行為規范養成、團隊意識培養等職業素養訓練的一項重要抓手。”何永剛說。
除了跑操,學校還推行7S管理、職業素養實踐周、職業素養課等,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第一技能”。
每一個剛剛進入富陽城鎮職高的學生,都會收到一本7S管理學生手冊。7S管理是企業為規范現場環境、提升品質而采用的一種管理手段。富陽城鎮職高將7S管理引入學校,作為一種平臺來實施教室、寢室、實訓室及校園環境管理,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手冊中一目了然地列出教室空間、寢室空間、實驗室空間、實訓室空間、校園空間需要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項目和處理方法,以及用電、活動、飲食、交通、財物保管等安全規范,對學生的儀容儀表、禮貌用語、升旗集會、課堂和生活交往的言行舉止也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學校每天對照管理規范對學生進行檢查,每周總結反饋,每學期考核獎勵。
很多學校都有值周班、值勤班,富陽城鎮職高把值周班改成“職業素養實踐班”,把值周改成“職業素養實踐周”。這種改變,不僅是形式上的改變,更是內容上的改變。參與職業素養實踐周的班級,必須模范執行各項管理規范,為全校學生做出示范;必須身體力行,參加全校的衛生保潔、校園綠化等各種服務勞動;檢查并記錄全校學生執行規范情況,反饋并督促全校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在上崗前,學校有專業教師向他們教授職業素養課。這樣,每個班級每年通過至少一周的職業素養實踐,養成追求精致、追求品質的職業素養,提高對“第一技能”重要性的認識,時時、處處、事事加強“第一技能”的培養訓練。
以德促業鋪平成長路
何永剛告訴記者,一些學生在入學之初會有著這樣的想法,現在找工作是“拼爹、拼背景、拼后臺”,學不學技能無所謂,來職校也就是混混日子。進校后,通過案例分析、榜樣示范、觀點碰撞、兩難辨析、實踐體驗等一系列“第一技能”的訓練,學生們逐漸意識到,真正的成功不僅是拼知識、拼技能,更要拼行為、拼品質、拼精神,拼的是一個人的“第一技能”。而只有學生自己意識到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才有一種自我努力的內驅力,才能自覺接受學校的教育和影響,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素養。
學校李老師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學校對學生晚自習的紀律要求是“靜”。剛當班主任時,他有些擔心,因為晚自習時,一個班主任要值班管理相鄰兩個班。但是動員會一開,要求一提出來,他發現擔心有些多余,40多個教學班近2000名學生晚自習的教學樓,在離它20米外的行政樓聽不到一點聲音。“置身在其中真有一種幸福感,當然思考也有很多,學生為什么能做到?我想正是這種自我努力的內驅力,使他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
在富陽城鎮職高的教學樓外墻上,寫著這樣三句話:“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良好習慣的養成,職業素養的提升,使每個學生對自己萌生信心,找到一條自我成長的發展之路。正因為如此,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社會公認,形成了氛圍與品牌。
每年10月,學校都要向學生和家長進行民意調查。去年的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學生喜歡學校和學校的老師,家長對學校的滿意率更是達到100%。不僅家長滿意,用人單位也是對富陽城鎮職高的學生贊不絕口。杭州天地農莊經理王瑾在給何永剛的信上這樣寫道:“今天給您去信不為別的,只是想夸夸你們學校培養的好學生。這幾年招工難,暑期經人介紹來了兩位您的學生,湯佳楠和徐文彬。農莊的工作很辛苦,這樣熱的天氣,上班都在室外,但這兩位同學表現非常好,任勞任怨,有始有終,我們都很喜歡他們。現在的孩子都很嬌氣,像這樣的同學很不簡單。”
何永剛和富陽城鎮職高的老師們都相信,把良好的職業素養當做中職生的“第一技能”來培養,一定會讓中職學生不斷豐滿自己的羽翼而最終翱翔藍天。這也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記者 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