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教師尊嚴的內在源泉
優秀的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備受景仰。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職業生涯中,教師的尊嚴都具有至高的意義。但在社會轉型時期,教師的職業目標與職業信念不斷受到沖擊,一些教師信仰與尊嚴缺失,如何重拾教師尊嚴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教師的尊嚴從哪里來
教師的尊嚴源于教師個體價值的實現帶來的自尊和他人、社會對他們的尊重,是關乎教師群體價值實現和教育事業成敗的大事。教師的尊嚴也源自于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角色承擔。換句話說,教師尊嚴首先就是教師的職業尊嚴。
明確職業目的。教師的職業目的是教育,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人”?!罢嬲娜恕辈皇穷^腦里塞滿“知識”、熟練運用現代科技工具的“機器”,而應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道德、有信仰的社會人,需要在生存與生活的過程中以與社會交流的方式踐行個體價值并獲得自由與幸福。換句話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是要通過教師的勞動,提高人的實踐能力,激發人的自覺自由本性,提升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的知識修養、學術智慧、道德規范和人格魅力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靈魂”。
謹防教師職業的工具化。只有那些不僅僅將教師職業作為謀生手段的人,才能獲得教師的尊嚴。時下教師這一職業被部分民眾和教師群體中的一部分人僅僅視為賴以謀生的手段和工具,那些應有的教化天下的飽滿熱情和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被消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價值的缺失和過重的世俗與功利心。這種自我價值的缺失直接導致了部分教師職業行為的工具化,而角色的工具性又反過來嚴重制約著其教育行為和生命價值的真正實現。
教師不應將自己僅僅視為傳遞文化或者技能的工具,他也不應僅僅是促進學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工具。只有擺脫“工具”角色,擺脫功利化的教學目標和急功近利的短期的教育行為,將自身投入到以生命引導生命、以靈魂碰撞靈魂的“真正的教育”之中去,才能體現教育的本真,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生命的內在價值,才能彰顯自我的尊嚴。
為何一些教師缺少尊嚴
職業目標的功利化。商品經濟的大潮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席卷社會的每一角落,社會的變革帶來了人才觀、素質觀和競爭觀的改變,以人才競爭為主的綜合國力競爭讓教育成為影響綜合國力和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帶來教學形式與體制的改變,從而影響到作為教育教學事業主要參與者的教師。整體數量的激增、教學理念與行為的轉變使教師群體向職業專業化和價值世俗化發生轉變,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教師理解為傳遞文化、傳授技能與灌輸道德的工具,也是促進學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工具。
獨立思想的喪失。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只有獨立的思想才能產生獨立的人格和求知欲望。教師作為文明的傳承者和學生“心靈的塑造著”,更要保持自身思想的獨立,并努力在自身的職業生活中體現與實踐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獲得作為教師的職業尊嚴。葉瀾老師認為,創造人生、創造人的精神生命是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的源泉,她指出:“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師只有進行創造性的勞動,才會體驗到職業的內在尊嚴與歡樂,才能在發展學生精神力量的同時,煥發自身的生命活力。”
只有在獨立思想的引導下,教師才能做到自律與自省,逐步修煉出高尚的人格與情操,才能保持做人的高潔和對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不斷吸取知識營養,勤于實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只有當教師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生命個體時,他的工作才會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他的事業才能充盈著生機和活力,也只有這些才能帶給教師真正的尊嚴。
探索實踐精神的缺乏。一些教師的教學研究逐漸功利化,其對待學術的態度發生了偏差,他們不以學問為目的,而僅僅將之作為沽名釣譽的手段,將教育研究或者發表論文作為獲取名利的工具和晉升職稱的墊腳石,根本不在意其是否與真實的教學生活有關,他們的所謂學術研究因此也流于膚淺與浮夸。時下的課程改革中就不乏類似的例子,部分教師倡導的所謂“先進”的改革理念,表面上看花樣百出,熱鬧非凡,事實上卻只是學了些皮毛,搭了些花架子,經不住仔細推敲,少有真正發人深省或者啟人心智的東西,遑論觸及學生靈魂的教學藝術了。這種形似而神離的教研現狀已經遠遠背離了教師學術研究的本質和初衷。
如何讓更多的教師獲得尊嚴
教師應反思自身的職責與尊嚴。教師擔當的責任應是對文化的傳承與對受教育者心靈的喚醒,只有教師的尊嚴受到其群體自身和社會的重視,才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擔此重任的教師,應做的就絕不僅僅是“教學生”這么簡單。教師同時也應是理想教育的探索者與實踐者,作為學者和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其對自身尊嚴的反思,應該超越純粹的職業意義,從而包含一種豐富而生動的人生關懷。對教師尊嚴缺失的種種表象的反思,讓我們重新思考教師的職業信念和社會責任,肩負起文化傳承與對受教育者心靈喚醒的雙重使命。
提升專業素養。從知識和技能的層面講,教師從普通的社會人獲得教師這個職業身份,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高程度的專業化將為教師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通過學歷教育、專業培訓、在職深造、科研訓練等途徑來加以提升,但教師的成長道路如果僅僅拘泥于此,將導致群體中個體的知識體系、教學風格的同質化,教師將缺乏以“差異性”、“個性化”為核心的專業特色。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創新,進而促進自身專業素養與教育人格的完善。
創新精神是教師專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學生具體而鮮活的生命,生命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特有的創造性。教師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直接影響著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是不斷重復自己或者重復他人的“教書匠”,不可能得到學生的真正尊重;敢于開拓創新的教師,才能提升自身的專業自信,贏得學生與社會的尊重。所以,教師在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獨立精神,可以使教師在成長道路充滿自信、敢于超越,獲得教師作為教育者的特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