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女院大講堂”,作為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踐行學院黨委提出的“三學三提”學習理念的重要平臺,將定期邀請理論專家、行家里手、道德模范等進校傳經送寶,引導廣大教工學時政,提升政治素養;學業務、提升專業素養;學經典,提升人文素養,旨在為學院發展融智、為教師發展賦能、為教師成長助力。
河北最美退役軍人、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王進才為師生講授“大思政”課。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16日下午,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開展了“女院大講堂”第三講暨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邀請“中國好人”、邊境作戰一等功獲得者、河北最美退役軍人、“河北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王進才為廣大師生講授了一堂“思政+紅色”的沉浸式“大思政”課。學院黨委書記麻士琦為王進才頒發思想政治理論課客座教授聘書,并與學院退役軍人教工共同合影留念。活動由學院紀委書記常穎主持。
王進才以“愛國三問”為切入點,圍繞“什么是愛國、為何愛國、如何愛國”,生動講述了錢學森、黃旭華、黃令儀等愛國科學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用畢生心血鑄就國之重器的感人事跡;作為參戰戍邊的親歷者從第一視角,用真實的故事、翔實的史料、感人的細節,講述崢嶸歲月中戰爭的殘酷以及革命前輩們的勇敢頑強和堅韌意志;并講述了轉業后見義勇為、勇于助人的先進事跡。
王進才以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傳遞出對祖國的赤誠與對英雄的敬仰,使現場師生深刻體會到“愛國”二字的千鈞重量,引導廣大師生在歷史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自覺做到“比理想信念、比責任、比艱苦、比奉獻”,主動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成長為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矢志艱苦奮斗,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授課設置了分會場,采取“線下課堂+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同步進行。
師生感悟
現代服務系教師高亞平:聆聽王進才同志的報告,我內心深受震撼。他在作戰中不懼生死、勇立一等功,和平年代又以行動獲評“中國好人”,這份從戰場到日常的堅守,是責任與擔當的生動詮釋。對照自身工作,我明白無需驚天動地的壯舉,只需像他一樣,把每一項任務當作 “攻堅戰場”,以較真態度啃下工作難題,用責任守護崗位初心。今后我會以他為榜樣,將英雄精神融入日常,在平凡崗位上踐行使命,以實際行動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基礎教學部教師耿國麗:王進才同志的事跡,讓我深受震撼。戰場上的英勇無畏,轉業后的古道熱腸,他用生命兩次跨越生死,詮釋了“中國好人”的千鈞分量。作為一名教師,我常在思忖:除卻傳授知識技能,我們更應賦予青年何等精神底色?王進才同志便是一面熾熱的旗幟。他的選擇告訴我們,崇高并非遙不可及,它就植根于對家國、對同胞最深沉的愛與責任。我將把這份感動帶入課堂,讓英雄的氣節成為潤澤青年心田的雨露。引導學生不僅成為技藝精湛的工匠,更要成為心懷家國、勇擔使命的時代脊梁。這或許便是教育最本真的光輝。
護理系教師齊輝:河北籍戰斗英雄王進才同志的報告,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那段崢嶸歲月認知的大門,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槍林彈雨的老山戰場上,他面對敵人猛烈的火力,沒有絲毫的畏懼,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王進才英雄和他的戰友們在戰斗中展現出的團結協作、堅韌不拔等優良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傳承和學習。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與他人合作,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克服各種困難,實現共同目標。他的愛國精神激勵著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為女院奉獻自身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情懷。
財務處教師孫雅潔:聆聽了英雄老兵王進才同志的事跡報告,我深受教育和觸動。這位曾經在中越邊境堅守國土、用生命捍衛國家尊嚴的英雄,以其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人民的深沉情感、對初心的始終堅守,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令我肅然起敬,久久難以忘懷。英雄在戰場上以生命守護信仰,而我在平凡的財務崗位上,以嚴謹守護責任。“崗位就是戰位”——我的戰場,是數字、是票據、是學院運轉中的每一筆支出。票據賬目間的細致核對,服務師生時的耐心解答,正是我對“愛崗敬業”最質樸的踐行。今后,我將以英雄老兵為榜樣,將“零差錯、零延誤”作為工作標準,嚴把財務關,確保每一筆資金支出清晰、合規、高效。始終秉持服務至上的初心,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新時代財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為學院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藝術設計系教師蔡淼:聆聽王進才英雄事跡講座,我深受觸動。他在邊境作戰中,無畏槍林彈雨,以頑強意志堅守,孤身摧毀多個碉堡,斃敵數名,榮立一等功,彰顯保家衛國的鐵血擔當。轉業后,他初心不改,多次見義勇為,危急時刻毫不猶豫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這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將這種愛國、奉獻、擔當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具有責任感、使命感的新時代青年。
學生處教師范月:英雄王進才年輕時作為一名軍人,服從指揮,舍生忘死,為祖國寸土必爭;退伍后,遇急難,救死扶傷。身為高校青年教師,我們肩負著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激勵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責任,敢擔當,勇奉獻,傳精神;更應該在任何一個被需要的瞬間,去用盡全力、毫無保留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人師表,啟智潤心,助力女院和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學前教育系教師李明坤:王進才英雄講述了他與戰友們在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英勇事跡,“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奉獻精神讓我深受震撼。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在貓耳洞里堅守,以鮮血和生命守護祖國領土,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詮釋了軍人的忠誠與擔當。報告全程,我數次熱淚盈眶,身邊同事們動容的神情也讓我深知,傳播英雄事跡本身就是一種傳承。未來我會把這些英雄故事講給學生、家人和朋友聽,爭做紅色故事的傳遞者,讓更多人銘記英雄、學習英雄,讓英雄精神深深扎根在身邊每個人心中。
經濟管理系教師戴冬情:聆聽王進才老英雄的演講,我深受觸動。戰場上的英雄們以血肉之軀筑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他們的英勇犧牲與經歷過的艱苦歲月讓我震撼。老英雄傳承戰友希望,助人于危難的事跡,更讓我看到精神的延續。作為高校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將英雄精神融入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以英雄為榜樣,在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在未來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讓英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大學生新媒體中心學生張塏博婷:王進才老師的人生,是一部“軍人本色永不褪色”的生動教科書。從軍營里沖鋒陷陣、立一等功的戰斗英雄,到轉業后15年如一日見義勇為的“守護者”,他用行動詮釋了“責任”二字的千鈞重量。學習王進才老師的這種英雄精神,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磨礪自己,爭做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
藝術設計系學生邵子楨:“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句話樸實且語重千鈞。作為和平年代的青年,在學習中精進,在崗位上堅守,在社會中奉獻,便是我們這代人對英雄最好的致敬。王進才同志胸前的勛章仍在腦海中閃耀,如同一粒紅色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向王老師學習,向英雄學習,繼續發揚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現代服務系學生汲洪欣:王進才老師的事跡如同厚重的教材,每一頁都寫滿了忠誠與堅守。他無畏槍林彈雨,堅守陣地、沖鋒在前,其“舍生取義”精神閃耀時代光芒,讓我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于平凡生活中助人為樂、默默付出,以點滴善舉詮釋“中國好人”內涵,讓我懂得英雄就在身邊。作為新時代青年,雖無需直面戰場,但要學習他的勇氣與擔當,在學業、生活與事業中深耕,將英雄精神化為行動,書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責任與榮光。
經濟管理系學生賈婧:最美退役軍人王進才老師用生命詮釋了“不怕苦、不怕虧、不怕死”的老山精神。當他說起犧牲戰友的家書,看到短視頻《媽媽的吻》等,我眼眶濕潤了。我深刻意識到,和平的代價是無數鮮活生命的奉獻。這堂講座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愛國,是銘記歷史,更是傳承精神。
大學生新媒體中心學生董天樂:王進才老師的人生軌跡,每一筆都寫滿忠誠,每一頁都飽含擔當。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絲毫退縮,憑借著鋼鐵般的意志與無畏的勇氣,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用熱血與汗水踐行著軍人的使命。學習英雄精神,更加激勵我感黨恩、跟黨走,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都勇敢去面對。
學前教育系學生劉航奇:王進才老師話語如明燈般照亮思緒,從對理想的解讀到對責任的詮釋,從面對困境的態度到實現自我的路徑,每一段感悟都沉淀為心底的力量,讓我們在聆聽中收獲了直面未來的勇氣與方向。作為女院學子,我們將帶著這份從講座中汲取的力量,在未來的求學與生活中,堅守初心、接納自我、攜手同行,以更從容、更堅定的姿態,書寫屬于自己的成長篇章。
護理系學生劉恩琪:聆聽英雄報告令我心潮澎湃,當王進才老英雄布滿皺紋的手輕撫軍功章,講述在云南國境線上英勇作戰場景,我觸摸到了歷史滾燙的脈搏。讓我明白了安心學習、報效祖國,正是對英雄先烈最好的告慰。王進才老英雄的報告讓我深刻意識到,新時代青年不必再爬雪山過草地,但更需以知識為矛、以理想為盾,刻苦學習、增長才干。